目录

陷入重围的二线豪华品牌

adminer2023年12月21日 11:50:02296

与现代起亚等二线合资品牌所面临的困境一样,雷克萨斯、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品牌,也同样身陷重围

陷入重围的二线豪华品牌

你觉得今年的广州车展,凯迪拉克展台最大的亮点是什么?

对于这个问题,或许很多人觉得是全新产品IQ OPTIQ的全球首发,但个人认为,应该是29.77万元的IQ锐歌后驱标准续航豪华版上市。

作为通用奥特能平台首款战略级产品,凯迪拉克IQ锐歌在2022年6月份刚开启大定的时候,价位高达43.97万-47.97万元。今年7月调低整整6万,为37.97万-41.97万元。如今,它推出的这个新款——后驱标准续航豪华版,更是将价格直接下探到了30万以内。

虽然作为二线品牌,凯迪拉克在豪华车阵营里向来以性价比著称,但如此大幅度的价格“跳水”,仍不免让人感到惊诧。

要知道,IQ锐歌的车身尺寸达到5003x1977x1637mm,轴距3094mm,和XT6一样属于中大型SUV级别,而后者的价位要41.27万-55.27万元,即使终端优惠后也需要32万起。

而在我们原先的印象里,同级别的新能源车普遍要比燃油车略贵,即使今年高度内卷的背景下,大多也只做到了“油电同价”,但到凯迪拉克这边直接变成了油电价格倒挂。这一现象,自然很容易引起关注。

自降身价的背后,除了体现出车市高度内卷下品牌方的主动求变,更体现出在国产新能源车的持续冲击下,凯迪拉克作为二线豪华品牌的无奈和妥协。

数据显示,IQ锐歌从上市至今的累计销量不足6000台,即使是7月份价格调低6万元后,也只是将月销量从数十台拉到了数百台,10月份仅售311台,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,都下跌很明显。

与此同时,整个凯迪拉克品牌这两年都显得步履维艰,今年10月销量为17007辆,同比下滑23.05%。1-10月累计销量150070辆,同比下滑8.97%,和整个豪华车市场的整体正增长8.4%,完全背道而驰。

对于中大型的IQ锐歌来说,29.77万元是什么概念?几乎和智己LS7(28.98万起)的入门价持平,也很接近自家的别克E5艾维亚四驱版(27.89万元),甚至低于自主的岚图FREE纯电(33.36万起)、阿维塔11(30万起)以及理想L7(31.98万起)等等。

所以,说IQ锐歌是垂死挣扎也好,奋力一搏也罢,总之凯迪拉克不惜赔本也要让它刷出存在感,毕竟这是通用奥特能平台、也是凯迪拉克品牌的首款纯电战略车型,实在输不起。

然而,现实总是很骨感的!

其实不止是凯迪拉克,包括捷豹路虎、沃尔沃、雷克萨斯、林肯、英菲尼迪在内的整个二线豪华阵营,都面临了严峻的困境。

曾经一度销量仅次于BBA的捷豹路虎,如今早已是虎落平阳。有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捷豹、路虎两大品牌的在华销量加起来不足2.3万辆。从年初以来,奇瑞捷豹路虎已两次传出裁员的消息。

“加价王”雷克萨斯更是早已跌入凡尘,在2022年结束了连续16年增长后,今年上半年继续下跌超20%。如今雷克萨斯不仅不再加价,还给出了重大让利,比如ES和NX的终端让利幅度都超过了5万元,LS的让利也超过了8万,这在过去是绝不敢想象的事。

下滑超过两位数的还有林肯。这家国产化较晚的美系豪华车品牌,2021年的全年累销超过9万台,但2022年就跌至不足8万,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溃缩至2.9万,预计全年将不足6万,这还是在终端让利情况下勉强维持下来的。

而原来中国富豪一向钟爱的保时捷,今年前三季度也跌了超两位数,成为其全球唯一下滑的单一市场。

至于其他的,讴歌、DS早已是曲终人散,英菲尼迪濒临退市,捷尼赛思始终没有存在感。可以说,在传统的豪华车阵营里,今年除了BBA和沃尔沃还算坚挺,其他基本都处于风雨飘摇中。

首先,在今年这场大规模的价格战过程中,奔驰、宝马和奥迪都开启了降价模式,这对于原先靠低价求生存的二线豪华品牌来说,无异于当头棒喝。

其次,特斯拉、蔚来、理想、极氪等新能源品牌(可以称之为新二线)的快速崛起,也加速了传统二线豪华品牌的溃败。

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豪华车整体累计零售225万辆左右。其中传统豪华车累计零售166万辆,同比增长13%;新能源豪华车累计零售58万辆,同比增长89%,增速远高于传统豪华车。

另外,在近来多次的豪华品牌销量排名中,雷克萨斯、凯迪拉克已经被挤出了前五,取而代之的是特斯拉和理想。而在前十榜单中,捷豹路虎、林肯等也是难觅踪影。

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崛起,加速了二线豪华品牌的没落。

品牌力处于劣势,电气化转型节奏慢,配置的丰富程度和智能化体验,又卷不过新势力以及众多国产的新造车品牌,导致了二线豪华品牌越来越没有吸引力。

这次广州车展,可以说除了凯迪拉克展现出了奋力一搏的姿态,其他几家都没有太过引人注目的动作。而未来的汽车市场必将加快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这种背景,缺乏“记忆点”的二线豪华品牌只会越来越艰难。

END

品牌焕新两年仍在“啃老本”,东风风行到底行不行?

市场份额六年缩水近八成,韩系车在华还有戏吗?

国产“新”造车集体上攻,BBA们顶不住了

两年50万台,“海豚速度”说明了什么?
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木门网原创或收集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umenwang.com/zixun/5906.html

发布评论

您暂未设置收款码

请在主题配置——文章设置里上传

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

文章目录